Loading...
  所在位置:论坛首页 ->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 HR专业资料下载分享区 -> 招聘与配置 -> 你是不是合格的HR,看一下就知道
回复
标题:你是不是合格的HR,看一下就知道收藏 编辑 删除 楼主 | 上一篇 下一篇
admin
等级:HR经理
权限:管理员
积分:2042
金钱:2047
声望:1086
经验:1086
发帖数:700
注册:2007年4月2日
资料 短消息2009-4-27 23:04:57
**

你是不是合格的HR,看一下就知道

**
**
********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域里表现非常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绝对不是像有的人想象一样,只要亲和力好点、漂亮一点、耐心一点,就可以做好。有很多专业方面的问题,你至少是半个劳动法专家,对于招聘培训等6大模块要展现与别人不一样的能力,我举10个最简单的问题,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如果答对6个算及格,如果,3个以下,你就不要抱怨公司给你的薪水低或者老板给你的支持不够, 7 S4 l) z+ h. o5 s4 S
1、计算加班工资时,加班基数和天数如何定? & a7 b3 \5 l2 |) L
2、逢法定假日,你认为计算工资时,按照多少天计算? 6 G) B" E; |4 C# M+ J( N
3、员工和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如果不行,怎么处理?4 }' E0 y6 o9 V& b) a* g
     在合同续签时,公司要提前30 天告知员工吗?如果超过期限没有续签,该怎么处理?
) M. \3 ~, W6 U" }4、招聘中的行为面试法STAR分别代表什么? # w3 j; j2 Y; ~; ]1 I& d9 o5 g8 s
5、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我们经常会用roi工具,它是什么? / z% N9 x4 j/ z2 W) W2 M
6、什么是员工离职面谈,它的目的是什么? / A) v  f* Z! {  o% G
7、什么叫岗位价值评估?最流行的是哪种方法? 0 x' `0 J9 t7 a& ]
8、什么是目标管理?什么叫smart原则2 O, u6 Z- c; \  S+ y
9、员工的处罚有个叫热炉效应,它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 ?2 W$ j/ w. u10、绩效面谈中的汉堡原则是怎么回事?
祝各位早日实现职业生涯的辉煌!
2009-4-27 23:04:57 顶部
admin
等级:HR经理
权限:管理员
积分:2042
金钱:2047
声望:1086
经验:1086
发帖数:700
注册:2007年4月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10、当需要批评一个人时,就可以用修正性的反馈,也称之为“汉堡包”原则。
第一块面包指出某人的优点
中间的牛肉是指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项目或方法
最下面一块面包是一种鼓励和期望。
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网站,全国最大的HR交流社区最下面一块面包是一种鼓励和期望。提供人力资源。

或者也可以这张认为
绩效考核后,进行绩效面谈时,员工一般都会有些紧张,为了缓和员工紧张的情绪,我们可以先对员工进行表扬,让员工心情舒畅起来,接下来指出员工的不足,最后再对员工的优点进行表扬,使他们能带着愉快的心情结束谈话。“两块赞赏的‘面包’,夹住批评的‘馅’,员工‘吃’下去就不会感到太生硬。”
祝各位早日实现职业生涯的辉煌!
2009-4-27 23:32:45 顶部
admin
等级:HR经理
权限:管理员
积分:2042
金钱:2047
声望:1086
经验:1086
发帖数:700
注册:2007年4月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3楼
9、每个企业都有规章制度企业中的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热炉”炉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一、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企业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二、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三、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更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四、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下属,只要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 A6 U- X) q3 N6 e热炉规则能指导管理者有效地训导员工,这是因触摸热炉与实行训导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得名(当然,这里所说的“热炉”是能烫伤手的)。二者相似之处在于:
  x$ O. p1 m; K/ Q- q6 k% T  首先,当你触摸热炉时,你得到即时的反应。你在瞬间感受到灼痛,使大脑毫无疑问地在原因与结果之间形成联系。  E) p# @! {  |
  其次,你得到了充分的警告,使你知道一旦接触热炉会发生什么问题。 ! h; d. ]# l0 g# b! P
  第三,其结果具有一致性。每一次接触热炉,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你被烫伤。
9 Q' ~" r" i9 w# |0 B* |  最后,其结果不针对某个具体人。无论你是谁,只要接触热炉,都会被烫伤。
! k) Y( m* ]! A5 s* P  显而易见,从热炉效应带来的启示,我们可以提炼出训导下属的四个核心原则。
  _* N. r' H" N' K) {  尽可能迅速反应
) z/ W$ B- I0 z9 q# L  如果违规与训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则会减弱训导活动的效果。在过失之后越迅速地进行训导,下属越容易将训导与自己的错误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将训导与你—训导的实施者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发现违规,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展训导工作。. N! Y8 h1 X+ b, M3 K- u, u7 s
  主管如果不及时训导,下属错误的事将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此外,你也等于告诉其他的人,不管工作成绩或做事态度如何,你都不会在乎。当然,因为你都不在乎,你的手下也会跟着不在乎,其结果是一错再错,受到损失的仍然是这个组织。巴顿将军曾劝告别人,对犯错者应该立即责备;他自己的部下每逢犯错,他会立即让他知道。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中建议,要在错误发生后立即加以责备,你要明白指出他们错在哪里,用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错了。9 x6 L6 r  K; f# Q  n! s
  如果某些错误是由于下属的知识水准或经验不足造成的,作为主管,你也应立即指出,教育他们,并给予更正。3 |5 R9 S$ o+ c4 ^  j: F" z
  事先警告9 z' S8 r6 L! z, s2 ?) |/ R
  作为管理者,在进行正式的训导活动之前有义务事先给予警告。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让下属了解到组织的规章制度并接受组织的行为准则。如果下属得到了明确的警告哪些行为会招致惩罚,并且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惩罚时,他们更有可能认为训导活动是公正的。关于这一点,2500多年前的军事家孙子就已经给了我们精彩的示范。
- H6 X( u+ ]5 t) @  孙子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闾。阖闾要孙子用妇女来检验他的兵法。于是,选出宫中180个美女。孙子将其分成两队,并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两队的队长,命令每个人都拿着戟。孙子讲清楚了训练的动作要领,三番五次地宣布了纪律,并把用来行刑的斧钺摆好。于是击鼓命令向右,妇女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孙子说:“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这是将帅的罪过。”又三番五次地讲纪律,然后命令击鼓向左,妇女们又哈哈大笑起来。孙子说:“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这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再三说明了而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于是孙子不顾吴王的反对,杀了他的两个宠妃示众。在孙子接下来的训练中,无人敢再笑,所有的动作都符合规定的要求,队伍训练得整整齐齐。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用他为将,孙子的威信也从此建立。
8 t3 \* `9 M3 f/ }- o  行使权力的一致性: H- I; l; J+ G2 x0 p5 z# A
  公平地对待下属,要求训导活动具有一致性。如果你以不一致的方式处理违规,则会丧规章制度的效力,降低下属的工作士气,下属对你的工作能力也会发生怀疑。另外,下属的不安全感也会使生产力受到影响。每个下属都知道许可行为和不许可行为之间的界线,并会以你的行为举止作为指南。顺便说一下,一致性并不是说对待每一个人完全相同,这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当训导活动对不同下属显得不一致时,你有责任给你的训导活动提供清晰的解释。
% x- h9 G6 T' W5 g  一家合资企业根据热炉规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第一次实施中就遇到了难题。一位中方女员工由于本人的疏忽,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按规定应该惩罚,但中方管理人员战战兢兢,不敢决断,因为那位女员工是外方经理的妻子。在中国文化中,人情重于原则,主管人员觉得实在难以拿经理妻子“开刀”。但如果不处罚,以后员工就不会服从—员工本来就觉得这种铁面无私的规章是摆门面的,如果真的实施起来,会得罪人的。在人情与原则的冲突中,主管把情况汇报给经理,没想到经理对他汇报这件事感到很惊讶:“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你直接按规章办不就可以了吗?不用请示我了。”主管如释重负地走出了经理办公室。7 B0 D2 D% \8 b" p) K
  烫火炉是不讲情面的,谁碰它,就烫谁,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和谁都没有私交,对谁都不讲私人感情,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当然,人毕竟不是火炉,不可能在感情上和所有人都等距离。不过,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个人意识和人情关系来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
' E) U1 k' v; h2 G0 E% J; E  对事不对人
/ e9 j4 Y  ^2 |; q  热炉规则的最后一项是应使训导不针对个人。处罚应该与特定的过错相联系,而不应与违犯者的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训导应该指向下属所做的行为而不是下属自身。比如,一名下属多次上班迟到,应指出这一行为如何增加了其他人的工作负担,或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士气,而不应该责怪此人自私自利或不负责任。记住,你所处罚的是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而不是个体。一旦实施了处罚,你必须尽一切努力忘记这次事件,并像违规之前那样对待该下属。
! {8 Y/ z1 ?; @8 g7 E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也一再强调,训导应对事不对人。尽管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很多管理者都忽略了。成功的训导只针对具体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个人。训导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管理者应该避免这样的评论,如“你的态度太糟糕了”。这样的评论太含糊了,没有给下属提供足够的信息去纠正“糟糕的态度”。8 c+ b/ }/ p/ |6 c
  训导,应该着重描述事实而不是判断或评价。无论管理者怎样心烦,训导也应该只针对工作,而不要针对个人。批评下属“笨”、“不够资格”等等只能起反作用。这样的训导会刺伤下属的感情,以至于下属忽略了绩效的问题。管理者也许会忍不住责骂下属“粗鲁”、“迟钝”(也许这是事实),但这非常接近人身攻击,这是要完全避免的。0 d4 W4 L" z" n2 s
  最后一点是,如果管理者训导下属,要确保这种行为是下属可以控制的。如果下属无能为力,训导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训导要针对下属可以改善的行为。如果一个下属忘了上闹钟,所以迟到了,你就可以批评他;但迟到的原因若是因为上班坐的地铁突然停电,他在地下被困了半个小时,这时批评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下属无法控制这类事情的发生。
祝各位早日实现职业生涯的辉煌!
2009-4-27 23:35:08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4楼
8、目标管理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一种管理制度。尽管国内外对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以实现目标的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这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①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②强调用目标来统一和指导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③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系统整体管理,使管理过程、人员、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④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为化的应变能力;⑤强调根据目标成果来考核管理绩效,以保证管理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
    目标管理的理论根据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探讨,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系统理论。管理理组织系统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集群活动的产物。它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使全体人员通力协作的人工系统。可见,共同目标既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来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行动,组织就如同一盘散沙,形不成整体,既构不成系统。如果管理活动不能实现共同目标,当然就没有什么绩效可言,也就失去了组织存在的价值。例如苏联《国防军事管理》一书认为:"军事组织存在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能达成既定的目标"(《外国军事学术》1986上第3期,第37页)。因此,抓住了目标,也就是捕捉珐了管理组织系统的本质,把握住了管理活动的关键。目标管理正是根据管理组织系统这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由于目标是关键,所以目标管理强调对未来的预测、研究和目标决策,以保证目标的正确性;强调以目标指导行动,围绕实现目标开展管理活动,保斑点目标得到实现。
    二是控制理论。在管理的控制功能方面,目标管理的理论根据是目标控制原理。控制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行为,管理控制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目标控制就是从这一要点出发,对被控系统输入系统的目标。管理控制行为的目的就是 为了实现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目标控制就是从这一要点出发,对被控系统输入目标要求(可观测、可考核的目标体系),再通过其输出的目标状态与原输入的目标要求进行比较,找了偏差,采取措施,保证目标实现,并以目标达成度为依据来考评管理活动的绩效,在活动过程(既系统运行过程)中,按目标导向原则指导被控系统的行动,由被控系统自行纠正目标偏差,实行自适应调节。因此,对于施控系统(即上级领导)来说,主要是抓好"两头",一是目标输入,二是目标考评。由于目标控制制把握住了目标这个核心问题,因此它既能做到宏观上不失控,保证目标实现,又能做到目标指导下使微观搞活,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属于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管理组织系统的应变能力。
    三是激励理论。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能否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分造性的主动性,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正是从这个关键问题出发,需要强调目标的激励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一个单位、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不可能激励集体及其成员去积极工作的。中国女排就是为了夺取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目标),才能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重重困难。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生活极端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因此,加强理想和目标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很强的目村观念,对于提高和保证管理绩效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目标管理高度重视目标的设置,因而它在激励人的积极性方面,较其他管理理论更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9:49:58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5楼
8-2,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
  S:(Specific) 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
  M:(Measurable) 目标要量化,考核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
**
  A:(Attainable)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
  R:(Relevant) 目标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不是被考核者的工作,别设定目标;
**
  T:(Time bound) 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特别注明:有的又如此解释此原则
**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
**

**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
**
  示例:目标——“增强客户意识”。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增强客户意识有许多具体做法,如: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务的速度,使用规范礼貌的用语,采用规范的服务流程,也是客户意识的一个方面。
**
  有这么多增强客户意识的做法,我们所说的“增强客户意识”到底指哪一块?不明确就没有办法评判、衡量。所以建议这样修改,比方说,我们将在月底前把前台收银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标准,这个正常的标准可能是两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或分时段来确定标准。
**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
**

**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目标离实现大概有多远?”团队成员的回答是“我们早实现了”。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
  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
**

**SMART原则三 A(Achievable)——可实现性

  目标是要能够被执行人所接受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
  “控制式”的领导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下属去完成,他们不在乎下属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即便是团队整体的目标。
**
  定目标成长,就先不要想达成的困难,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
**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 **
**

**SMART原则四 R(Relevant)——实际性

  目标的实际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方面领导者乐观地估计了当前形势,低估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人力资源、硬件条件、技术条件、系统信息条件、团队环境因素等,以至于下达了一个高于实际能力的指标。另外,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后确定的目标根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
  示例:一位餐厅的经理定的目标是——早餐时段的销售在上月早餐销售额的基础上提升15%。算一下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几千块钱的概念,如果把它换成利润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但为完成这个目标的投入要花费多少?这个投入比起利润要更高。
**
  这就是一个不太实际的目标,就在于它花了大量的钱,最后还没有收回所投入的资本,它不是一个好目标。
**
  有时实际性需要团队领导衡量。因为有时可能领导说投入这么多钱,目的就是打败竞争对手,所以尽管获得的并不那么高,但打败竞争对手是主要目标。这种情形下的目标就是实际的。
**
  实施要求:部门工作目标要得到各位成员的通力配合,就必须让各位成员参与到部门工作目标的制定中去,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既要有由上到下的工作目标协调,也要有员工自下而上的工作目标的参与。 **
**

**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0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
**

**举例说明

  1.关于“量化”
**
  有的工作岗位,其任务很好量化,典型的就是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有做到就是没有做到。而有的岗位,工作任务会不太好量化,比如R&D(研发部门),但是,还是要尽量量化,可以有很多量化的方式。
**
  行政的工作很多都是很琐碎的,很难量化。比如对前台的要求:要接听好电话——这可怎么量化、怎么具体呢?
**
  那么解决方法是:接听速度是有要求的,通常理解为“三声起接”。就是一个电话打进来,想到第三下的时候,就要接起来。不可以让他再响下去,以免打电话的人等的太久。
**
  前台的一条考核指标是“礼貌专业的接待来访”,做到怎么样才算礼貌专业呢?有些员工反映,前台接待不够礼貌,有时候来访者在前台站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人招呼——但是前台又觉得尽力了,这个怎么考核呢?
**
  前台有时候非常忙,她可能正在接一个三言两语打发不了的电话,送快件的又来让她签收,,这时候旁边站着的来访者可能就会出现等了几分钟还未被搭理的现象。
**
  那么前台应该先抽空请来访者在旁边的沙发坐下稍等,然后继续处理手中的电话,而不是做完手上的事才处理下一件。这才叫专业。
**
  又比如什么叫礼貌?应该规定使用规范的接听用语,不可以在前台用“喂”来接听,早上要报:早上好,某某公司;下午要报下午好,某某公司;说话速度要不快不慢。
**
  所以,没有量化,是很难衡量前台到底怎么样算接听好电话了,到底接待来访了没有。
**
  2.关于“具体”
**
  前台的电话系统维护商告诉她,保证优质服务。什么是优质服务?很模糊。要具体点,比如保证对紧急情况,正常工作时间内4小时响应。那么什么算紧急情况,又要具体定义:比如四分之一的内线分机瘫痪等。
**
  如果不规定清楚这些,到时候大家就会吵架了。
**
  3.关于“可达成”
**
  你让一个没有什么英语程度的初中毕业生,在一年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这个就不太现实了,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让他在一年内把新概念一册拿下,就有达成的可能性,他努力地跳起来后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意义所在。
**
  4.关于“相关性”
**
  毕竟是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不要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就很好,你让她去学习**格码,就比较跑题了。
**
  5.关于时间限制
**
  比如你和你的下属都同意,他应该让自己的英语达到四级。你平时问他,有没有在学呀?他说一直在学。然后到年底,发现他还在二级三级上徘徊,就没有意思了。一定要规定好,比如他必须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通过四级考试。要给目标设定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合理的完成期限。 **
**

**总结

  基本上,做到这5点,人们就能知道怎么样做得好,怎么样是没有做好,怎么样算超过目标了,从而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能考核者能有认同的清晰的考核标准,可以避免很多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与争执。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9:54:20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6楼
7-1,**

常用的岗位评估方法有岗位参照法、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其中分类法、排列法属于定性评估,岗位参照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定量评估。除此以外,这里还简要介绍两个国际著名的岗位评估方法,即海氏(Hay Group)三要素评估法和美世(Mercer)国际职位评估法(IPE)。

1.岗位参照法

岗位参照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已有工资等级的岗位来对其它岗位进行评估。具体的步骤是: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评估小组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并且容易评估的岗位,对这些岗位有其它办法进行岗位评估;

③如果企业已经有评估过的岗位,则直接选出被员工认同价值的岗位即可;

④将②、③选出的岗位定为标准岗位;

⑤评估小组根据标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等信息,将类似的其它岗位归类到这些标准岗位中来;

⑥将每一组中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设置为本组标准岗位价值;

⑦在每组中,根据每个岗位与标准岗位的工作差异,对这些岗位的岗位价值进行调整;

⑧最终确定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

2.岗位排列法

岗位排列法是有关人员组成合格的专门机构,如岗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岗位调查资料或岗位说明书做出简洁的、易于对比的岗位描述;确定评定标准,对各个岗位打分;评定结果汇总,计算平均得分,进而得出个岗位的综合相对次序。这种方法易出现主观倾向,应通过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价值判断力,或可通过重复评价三次取平均值来消除主观误差。

3.岗位分类法

分类法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

4.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不须关心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而是将所有的岗位的内容抽象若干个要素。根据每个岗位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不同,而得出岗位价值。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将岗位内容抽象成下述五种因素: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及工作条件。评估小组首先将各因素区分成多个不同的等级,然后再根据岗位的内容将不同因素和不同的等级对应起来,等级数值的总和就为该岗位的岗位价值。因素比较法的步骤为: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确定岗位评估所需要的因素,即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和工作条件;

③选出若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标杆职位或关键岗位;

④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按照各因素对各岗位的要求和重要性进行依次排列,形成标杆岗位/职位分级表;

⑤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的现行工资,按前面所确定的五项标准进行适当的分配,编制标杆岗位/职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

⑥将标杆岗位/职位以外的各岗位/职位逐项与建立起来的标杆岗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进行比较,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进行判定,找到最类似的相应标杆职位,查出相应的工资,再将各项因素工资相加,便得到该岗位/职位的工资。

5.因素计点/评分法

因素计点/评分法是目前最流行的岗位评估方法,国内比较知名的咨询公司,如和君创业、北大纵横等在进行咨询时都采用此方法进行岗位评估。因素计点/评分法要求组建评价机构后,首先确定影响所有岗位的共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级、定义和配点(分),以建立评价标准。之后依据评价标准,对所有的岗位进行评价并汇总每一岗位的总点数(分数)。最后,将岗位评价点数转化为货币数量,即岗位工资率或工资标准。这种方法可避免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操作起来较繁琐。

北大纵横的岗位评估方法就将评价因素分为四个维度,即责任、知识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环境,并将每一纬度分为若干因素,共有大约39个评价因素,然后对每一岗位按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岗位评估的结果。

6.海氏(Hay Group)三要素评估法

海氏三要素评估法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岗位评估方法。据统计,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3以上的企业岗位评估时都采用了海氏三要素评估法。它通过三个方面对岗位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且通过较为正确的分值计算确定岗位的等级。“三要素评估法”所指的三个要素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用这三个要素来评估一个岗位是科学的呢?该评估法认为,一个岗位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由是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即该岗位的产出。那么通过投入什么才能有相应的产出呢?即担任该岗位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具备一定“知能” 的员工通过什么方式来取得产出呢?是通过在岗位中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即投入“知能”通过“解决问题”这一生产过程,来获得最终的产出“应负责任”,如下图所示:


海氏评估法对所评估的岗位按照以上三个要素及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得出每个岗位评估分,即岗位评估分=知能得分+解决问题得分+应负责任得分。其中知能得分和应负责任评估分和最后得分都是绝对分,而解决问题的评估分是相对分(百分值),经过调整后为最后得分后才是绝对分。

利用海氏评估法在评估三种主要付酬因素方面不同的分数时,还必须考虑各岗位的“形状构成”,以确定该因素的权重,进而据此计算出各岗位相对价值的总分,完成岗位评价活动。所谓职务的“形状”主要取决于知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因素相对于岗位责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的对比与分配。

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企业中的岗位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上山”型。此岗位的责任比知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如公司总裁、销售经理、负责生产的干部等。

②“平路”型。知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此类职务中与责任并重,平分秋色。如会计、人事等职能干部。

③ “下山”型。此类岗位的职责不及职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 如科研开发、市场分析干部等。

通常要由职务薪酬设计专家分析各类岗位的形状构成,并据此给知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因素与责任因素各自分配不同的权重,即分别向前两者与后者指派代表其重要性的一个百分数,两个百分数之和应恰为100%。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一个企业某个岗位的知能得分为941分,解决问题得分为71%,应负责任得分为1004分。而这个岗位解决问题能力和责任权重为40%和60%,那么这个岗位的最终评估得分为1269分。

当然,海氏评估法还涉及到每个因素的评估标准和程序,以及评估结果的处理和形成一个公司的岗位等级体系等,这里不再做详细介绍。

7.美世(Mercer)国际职位评估法

职位(岗位)评估是通过“因素提取”并给予评分的职位价值测量工具。它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职位评估风靡欧美,成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具。调研结果表明,当时美国有70%以上的企业使用职位评估系统来帮助搭建职位系统以及作为薪酬给付的依据。但是当美国逐渐将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从“职位”挪到“绩效”以后,作为总部在美国的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公司却始终没有抛弃这个工具,而是将其进一步开发,使其适合全球性,尤其是欧洲和亚洲国家的企业使用。2000年美世咨询公司兼并了全球另一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CRG(国际资源管理咨询集团,Corporate Resources Group)后,将其评估工具升级到第三版,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为简便、适用的评估工具——国际职位评估系统(IPE,International Position Evaluation),它不但可以比较全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还适用于大型集团企业中各个分子公司的职位比较。

这套职位评估系统共有4个因素,10个纬度,104个级别,总分1225分。评估的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其中这套评估系统的4个因素是指:影响(Impact)、沟通(Communication)、创新(Innovation)和知识(Knowledge)。这是在原先这个系统第二版7个评估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科学提炼简化的结果。在100多位美世人力资源首席咨询顾问和众多企业人力资源资深从业者的共同研究中证明,事实上真正相互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只有两个——影响和知识。但为了减少评估过程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还是保留了另两个相对重要的因素——沟通和创新。

在进行具体职位的评估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规模。可以想象一个万余人的国际性机构和一个二、三十个人的小公司如果不进行调整是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的。在这个特殊的因素中,需要考虑企业的销售额,员工人数和组织类型(制造型,装配型,销售型还是配送型),来放大或缩小组织规模。比如一个带研发机构和销售部门的“全功能”制造型企业,可以获得销售额20倍的乘数,从而极大地放大其组织规模。销售型企业一般的乘数为5,而配送型企业一般为4。另外员工人数也是一个重要规模因素,管理500人和管理5个人的职位要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借助这个因素调整,美世系统可以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置于同一个比较平台之上。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9:56:24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7楼
6, 离职面谈指的是在员工离开公司前与他进行的面谈。从雇主的角度而言,离职面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以促进公司不断改进。离职面谈也是企业将离职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转移给其接任者的一次机会。企业甚至可以通过离职面谈,来邀请离职人员为现有团队就如何完成当前项目,解决现有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相互合作提供建议。

  企业可以在有效的离职面谈中获得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流程和系统、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改进。许多雇主之所以忽视离职面谈这一大好机会,主要是因为这几点:由于担心离职面谈结果的潜在主观性,公司过去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现在要开始这样做就比较困难;认为离职面谈要花费不少时间;出于尽量让公司避免受到指责的考虑。

  然而,离职面谈是发现和分析离职人员意见的绝好机会。因为通常离职人员比在职人员更加坦率、客观,他们的意见也更富有建设性。离职人员没有顾虑,因此,在面对一般的员工态度调查时,他们能比在职人员提供更多客观的反馈。

  诚然,企业的不安和防范意识仍然是阻碍有效离职面谈的一大因素。因此,如果企业很难将离职面谈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经理人仍然可以在自己的下属离职时执行这一流程。

  离职面谈的目的

  从员工决定离职到真正离开公司的这段时间(数天、数周,甚至是数月),是企业从他那里获取重要信息和知识的关键时期。当离职人员积聚了大量的知识和客户资源时,例如当他的职务是销售、采购人员或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时,离职面谈变得尤为重要。离职人员掌握的知识非常有价值,但企业往往等到他已经离开或抱着装有自有物品的纸箱正要匆忙离开时,才会意识到这种价值。

  无论是哪个员工递交辞呈或企业决定辞退哪个员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应该花些时间来思考如何进行知识转移这件事情?换言之,如果我们重视离职人员拥有的知识,难道不值得考虑将它转移给公司中合适的人员吗?

  然而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如果有关键员工离开公司,面对因此而产生的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高层管理者往往以一句“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来让自己觉得这种在信息或者关键人脉上的损失并不可怕。这话显然是不可取的。

  实际上,大多数离职人员的确拥有非常有价值的(往往也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和经验。况且,只要公司能够友好地对待他们的离职(离职面谈就有助于做到这点),并善意地提出邀请,大多数离职人员都很乐意分享他们的知识,或为接任者提供帮助,或为管理团队提供建议。这也是企业之所以需要好好思考离职程序,以及合理组织离职面谈流程的一大原因。

  所有这些都取决于离职时的气氛。通常,尤其是当销售人员离职时,企业和离职人员会互相猜疑,视对方为威胁。这大大影响了工作交接的有效性。这种猜疑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应努力消除。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应当鼓励(甚至是奖励)离职人员参加简短的离职会议,感兴趣的各方(如果可能,当然包括接任者)都应该参加以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

  离职面谈的原则

  离职访谈最好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这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和从根本上消除敏感及抵触的情绪。然而,如果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离职访谈,也可以通过邮寄离职调查问卷纸件或者电子件进行。

  在离职面谈的过程中,代表企业与离职者进行面谈的人员应多听少说。应给予离职人员合适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应对离职人员进行善意引导或打消他的疑虑,而不是施加压力。对有些事情,你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并思考和理解离职人员说的话(可以只是理解他的观点,但不一定要同意)。保持冷静,要抵制自卫或反驳的情绪。要记住,你的目的是探出离职人员的想法、意见和对一些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进行说教或训诫。

  多问一些类似“什么”、“如何”和“为什么”等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用“是”或 “否”就可以回答的封闭式的问题,除非你需要对某个观点加以确认。当你用“何时”和“何地”来询问大背景下的一些事件,而不是仅询问具体的时间或地理位置时,它们也可以是较为具体的问题。“谁”这类问题应该谨慎使用,以免有破坏名誉之嫌。许多离职人员在被要求指名道姓或指责某人时,都会觉得不舒服。离职面谈不是为“谴责”某个人而设的。除非是针对一些非常严重的抱怨或指控,指名道姓地进行攻击是毫无建设性的,应尽量避免。

  准备好面谈的问题和主题,尤其是你认为离职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经验、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时。记录面谈的内容,且根据离职面谈问卷发问。

  很显然,离职面谈的风格取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公司要求、退休、人员过剩、公司解雇)和气氛(猜疑、公司是否加以挽留)。然而,对每位离职人员都应给予面谈的机会,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有时,离职面谈也是改变离职人员想法的最后机会,虽然这不是离职面谈的主要目的。

  面谈结束后,要对离职人员表示感谢,并表达良好祝愿。如果需要完成一些特别的检查事项或后续工作,确保完成它,并进行报告。

  离职面谈结束后,客观地思考离职人员给出的答案,找出其中明确和隐含的意思。

  根据你对离职面谈结果的分析,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问题迫切,或者离职人员想继续留在公司且公司也非常想留住他们,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机会就会丧失。

  离职人员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参加离职面谈,公司不要强迫他们参加。如果有人拒绝参加离职面谈,可以提供离职调查问卷,但对方同样有权自行决定是否接受。

  除了雇主可以正当要求离职人员归还的文件和材料之外,你不能强迫他转移自己掌握的知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一个积极、富有建设性且成熟的方法是确保最佳效果的“定海神针”,它可以使离职人员高高兴兴地转移出对公司有用的知识和客户联络名单。

  如果你听到公司里的管理者唠叨“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以此作为不向离职人员讨教重要知识的借口,这表明企业还要去发掘一切可以实现工作顺利交接的机会。因此,应鼓励组织成员去发掘这些机会,或亲自去发掘这些机会。

  理想状况下,企业应有成文的政策来阐述离职面谈的方式、时机和组织者。一些企业将这个责任交给人力资源部经验丰富的人员。其实,也可由直线经理甚至主管组织离职面谈。代表企业与离职者面谈的人员需要接受过一般的工作面谈培训。任何面谈都具有其敏感和情绪性的一面,这就要求代表公司的一方能够成熟地管理面谈,尤其是当被约谈者容易焦虑或激动时。

  在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应该负责设计面谈流程、提供面谈指南和文档、收集面谈结果数据,并且分析和报告发现的问题、趋势、机会和建议,尤其是当这些发现涉及到与健康、安全,或雇佣法和责任有关的问题时。

  如果你设计了离职调查问卷或离职面谈表格,作为用于分析的文档时,尽量将问题转化成“可计分的”或多项选择的格式。比起一大堆的书面观点,这将大大简化针对面谈结果的分析。

  根据离职面谈反馈分析的结果采取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将离职面谈反馈转化为行动,是验证和维护流程的重要性及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人力资源主管有责任将这些问题提交给公司董事会或CEO。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以采取两种行动:一是补救和预防行动(比如改善员工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等),二是战略性改进(比如更加以员工为导向、进行管理培训、给员工授权或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改进流程、改善客户服务等)。

  离职面谈的样题

  下面的问题可用于进行离职面谈,也可用于编写离职调查问卷或电子反馈表格。

  在面对面的谈话中,可以用“为什么”来提问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尤其是当已获得的答案含糊不清或者过于肤浅时。以“什么”和“如何”开头的问题更有助于让对方思考和发表真实见解。虽然其中一些样题更适用于针对管理层离职员工进行的面谈,但是公司应尽量给予所有离职员工发表评论的机会,而不论他们是什么级别。这样,你将会发现他们是多么见识广博和富有洞察力。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离职面谈的场合、被约谈者情况及公司情况对这些样题进行删减。

  ·你是如何做出离职决定的?

  ·你决定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决定离职的其他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点对你非常重要?

  ·在你决定离职的原因中,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公司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让你打消离职的念头?

  ·你本希望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你觉得有哪些机会本可以预防出现现在的情况或解决好现在的问题?

  ·你对导致这些问题或导致你决定离职的流程或系统有何看法?

  ·你对公司将来如何处理好这种情形或解决好这些问题,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你对公司有何感想?

  ·你在公司有什么好的或开心的或满意的经历吗?

  ·你在公司有什么沮丧的或困难的经历吗?

  ·如果公司提供机会,你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或更多?

  ·你自己本想承担哪些额外的职责?

  ·公司本可以怎样使你更好地发挥才能和潜力?

  ·你觉得自己还缺少哪些方面的培训?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你觉得公司对你的培训和发展需求的评估妥当吗?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了吗?

  ·你觉得什么样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你最有帮助且你最感兴趣?

  ·你觉得公司或部门内的沟通如何?

  ·你觉得应如何改进公司的客户服务?

  ·你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何感想?

  ·你觉得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如何?应该如何改进?

  你觉得自己的角色发展或定位适当吗?

  ·你觉得公司应如何更好地引导你进入自己的角色?

  ·针对在公司工作不到1年左右的离职人员:你觉得公司招聘你的方式如何?与你进公司时对它的期望相比,现实是如何改变的?公司本应如何改进对你的招聘,本应如何改进对你的入职培训?

  ·你觉得公司本应该如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其他部门或更好地与之合作,以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

  ·你对公司对你展开的绩效评估和给出的绩效反馈有何看法?

  ·你对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有何看法?

  ·你对公司的激励机制有何看法?你认为它本应如何进行改进?

  ·你觉得公司应如何改进工作条件、工时、换班制度、便利设施等?

  ·你觉得公司的哪些设备或机器要更换、升级或没有得到充分及合理的使用?

  ·你觉得公司对你的管理方式如何?

  ·你本来想如何改变公司对你设定的期望、目标?为什么?

  ·你觉得公司存在哪些特别荒谬的政策、制度或指令?

  ·你觉得公司存在哪些荒谬的资源浪费、毫无意义的报告或会议、官僚作风等?你能具体谈谈吗?

  ·你觉得公司应如何缓解员工的压力?

  ·你觉得公司应该如何让你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公司或管理层有没有在什么方面给你的工作造成麻烦,或使你沮丧,或降低了你的效率?

  ·你觉得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员工的见解和经验?

  ·撇开导致你决定离职的原因,是什么使你起初决定与公司长期共同发展事业?

  ·公司怎样才 能留住好的员工(不再失去像你一样优秀的员工)?

  ·当情况好转,你会考虑重新回公司吗?

  ·你是否愿意谈谈你的去向(如果你已经决定了)?

  ·是什么吸引你想加入他们?

  ·他们提供了什么重要的条件正是我们这所缺少的?

  ·如果合适,是否可以谈谈或重新考虑你留在公司的可能性?

  ·你需要我们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以更好地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吗?(很显然,我们不能给予任何承诺。)

  ·此外,当公司知道员工将要离职时,在他离开公司前或进行离职面谈前,可以考虑使用下面的问题创造知识转移的机会。不要等到离职面谈时才问这些问题。

  ·在你离开公司前,公司可以如何受益于你的知识、经验、客户联络名单等?

  ·你是否愿意在离开公司前与经理或接任者或同事举行简短的会议,以便我们可以从你的知识和经验中受益?

  ·我们怎样才能让你在离开公司前尽量将知识和经验转移给接任者?

  ·你将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将你的知识转移给接任者?

  ·你即将离开公司,心中不免百感交集,但我们仍真诚希望你可以帮我们理清你手上的一些重要事情。在让你转移知识方面,我们怎样才能达成一致意见呢?

  ·如果你愿意在离职前将xxx(接任者姓名)介绍给你的关键客户,我们将不胜感激,你愿意帮助我们吗?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9:59:52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8楼
5、    ROI(投资回报,ReturnonInvestment)原本是会计学概念,早期用来判定投资工厂或购买铁路相关的成本是否合理,现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ROI的结果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即投入产出比,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所投入资金的回报程度。ROI计算公式为:收益/投资×100%或者ROI=(成本降低+收入增长)/总成本。相关的术语:资金回收期,IRR(内部收益率)等等。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10:02:31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9楼
4、行为面试法STAR分别代表:
“STAR”是最常用的:“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用这个面试法能很快挖掘出应聘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

什么是行为面试法-STAR呢?
行为面试法(Behavioural—based Interview)
行为面试法的理论基础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可以预测这个人将来的行为。行为面试法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要对应聘者过去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预测应聘者能否适合新的岗位。统计表明,行为面试法比传统的面试方法,如结构化面试法(Structural Interview)在衡量应聘者的经验和能力方面更准确。基于行为面试法作出的招人决定准确率高达80%,远远高出传统的面试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公司在招聘时或多或少地采取行为面试法。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10:04:22 顶部
龙啸天
等级:商祺学员
权限:管理员
积分:2196
金钱:2967
声望:2820
经验:1277
发帖数:1117
注册:2007年4月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0楼
1、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个人信条:自尊、自信、自强
联系人:尹老师
办公电话:0755-83040261
微博:http://weibo.com/1329119290
2009-4-28 10:08:31 顶部
nihaos
等级:HR资深专家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624
金钱:2624
声望:2624
经验:2624
发帖数:2624
注册:2019年10月19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1楼
点此打开链接!讨债公司/点此打开链接!蓝月传奇辅助/点此打开链接!蓝月辅助
2022-8-26 10:37:44 顶部
 快速回复
  • 支持UBB,HTML标签

  • 高级回复

  • 操作选项: 评分 加精 解精 奖惩 设专题 设公告 解公告 固顶 总固顶 解固顶 结帖 解结帖 锁帖 解锁 移帖 删帖